中央空调侧出侧回安装,回风口要接软管么?

一、中央空调侧出侧回安装,回风口要接软管么?

软接主要就是减噪,减震,统一气流。

一般出风口和风管连接是需要。回风无所谓。

但是软接不应该能影响吊顶高度啊?

这施工是不是有毒啊?就因为区区一个软连要求不惜把吊顶多降30!!!再说软管是可以定做的啊!!!!或者换其他方法啊

二、空调侧出风侧回风有哪些利弊?

侧出下回:侧出风,下回风。侧面出风口可根据距离考虑是否增长风管,回风置于机器下方,使室内空气形成自然循环。优点:冷空气易下沉,制冷效果较好。缺点:使用该方式取暖时,热空气在上面,不易下沉,取暖效果较差。下出下回:下出风,下回风。出风口接风道,利用风管改变送风距离,形成正负压区域,达到循环。优点:冷热空气较快达到覆盖区域。缺点:如果有较大冷桥,易结冷凝水,另风口布置不当,空调风直吹人带来不适感。

侧出侧回:侧出风,侧回风。回风管接风管,变更空调回风方向及距离,形成正负压区域,构成循环。优点:吊顶美观,节省空间。缺点:制冷制热效果慢,距离不够容易短路。另下方检修口依然存在。

三、中央空调侧出侧回,侧回是后回风吗?急?

不是。侧送侧回,一般指在一个立面上,出风口与回风口间距在1.5米以上。如果是后回风,应该叫侧送后回风。

四、中央空调回风口侧出侧回合适吗?

中央空调侧回我认为不是特别好,主要原因是回风空间不够,导致回风效果不好,所以空调整体知冷知热效果不好,而且容易导致清理灰尘困难。

五、中央空调侧出风侧回风式的需不需要检修口?

回风口和检修口在一起会导致维修不方便甚至无法实现正常的维修。带有回风口的空调,其回风口尺寸大小不一,如果回风口尺寸较大还好,回风口尺寸小了,到需要检修的时候就没法正常检修了;另外,绝大多数带有回风口的空调,其回风口和空调室内机之间是有风管相连接的,而风管内部并不需要检修。建议把回风口和检修口分开,并应把检修口预留合适尺寸、放在恰当的位置上。

六、侧出侧回风口的做法?

一,侧出下回(侧面出风,下面回风)

1,这种目前是市场上最常见的出风方式,整体气流组织循环效果好,适用于局部吊顶

2,制热效果相对差一些,特别是出风口前有灯带之类时,这也是有些人反应空调制热不好的原因,如果不做地暖一定不要在出风口做灯带

3,检修方便,检修口就在回风口下面

二,下出下回(下面出风,下面回风)

1,这种一般安装在面积比较小,或者有些区域有梁,特别是中间有梁,无法做局部吊顶的情况

2,整体气流循环比侧出下回的要差一些,不过制热效果比侧出下回的效果要好

3,后期保养无法对内机换热翅片等进行蒸汽保养

三,侧出侧回(出风,回风同一侧面)

1,应用于下面有一排柜子做到顶无法下回风,或者本区域不吊顶,室内机要安装在边上的卫生间或者衣帽间之类情况

2,侧出侧回需要单独做一个35*35CM的检修口

3,检修风机不方便,后期万一坏了需要拆吊顶

四,出风回风一条线(下出下回一条线)

1,出风拉一段风道接下出风口,机器后面拉风道把回风口引到与出风口一条线的位置做下回风口,这个就是出风回风一条线做法

2,这几年该方式逐渐流行起来,比较美观,需要单独35*35CM的检修口

3,后期保养无法对翅片等进行蒸汽消毒

4,检修不方便,后期风机万一坏了需要拆吊顶

七、侧出侧回风道怎么接?

侧出侧回风道接法空调就是把空调侧出下回改成了侧出后回,后面的回风是用硬风道连接的,并且要做出一个与出风口持平的回风口,这样的话就可以看到出风口和回风口是一致的,这种连接方式是比较美观的,不过维修的时候需要很大的功夫。

八、风管机侧出侧回风管做法?

1、轻钢主、副龙骨基层制作;

2、9、5或12厚纸面石膏板,用自攻螺钉与龙骨固定;

3、风口边缘制作木龙骨基层在与木饰面交界处留20mm空隙(尺寸可调);

4、满刷氯偏乳液或乳化光油防潮涂料2道;

5、满刮2厚面层耐水腻子;

6、安装成品风口用自攻螺丝固定于木方;

九、风管机侧出风和侧回风工艺?

风管机侧出侧回风, 如果内机里面的设备损坏 是要拆顶的。

侧出侧回,一般要求送回风口之间的距离超过1.5米,防止回风短路(吹出的风又被立即吸回去,房间里的温度不循环)然后就是要预留检修口最少30*30,一般40*40cm,侧送侧回一般会把风口做长。

侧出侧回的方式太容易导致回风短路(即吹出的风立马被回风口吸入)了,尤其是冬天热空气上浮的情况下,会有大量的热量被白白浪费掉。

十、空调侧出侧回风口距离标准?

空调侧出侧回风口的距离标准是由制冷工程设计规范或者相关行业标准规定的,具体情况需要根据空调的型号、房间大小和使用环境等因素来确定。

一般来说,空调侧出侧回风口的距离应该在30cm以上,防止压缩机排气和回气相互干扰,影响制冷效果和系统性能。同时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通风和空气流通,避免室内出现死角和积热现象。为了确保安全和使用效果,请您参考产品说明书或者咨询专业人士进行安装和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