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采暖有哪些施工要求
地面采暖有哪些施工要求
地暖施工工艺-流程控制
1.施工前期准备
2.安装边角保温
3.铺设绝热层
4.安装分集水器
5.管路铺设
6.外观检验及打压试验
7.监督回填砼
8.二次水压试验
9.施工验收
10.交工会签
地暖施工工艺-地暖安装规范
1、地暖施工工艺:边角保温铺设
边角保温铺设地带地面与墙面夹角应清理干净。边角保温采用高发泡PE聚乙烯保温材料,厚10mm,高度为60mm,沿外墙四周铺设,并用绝热层挤塑板挤牢。地下室或一楼直接和土壤接触的地面必须设置防潮层,标准层、顶层绝热层可直接铺设在楼板结构层上,防潮层之间压边需用胶带整条密封,防潮层与墙柱交接处需裁掉多余部分;须连接时间隙小于2mm,膨胀缝上沿的标高差距小于3mm;
2、地暖施工工艺:铺设保温板
按照施工图铺设保温板,紧密铺设,并将铝箔铺设完毕后用胶带粘牢。
3、地暖施工工艺:管路铺设
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图纸铺设加热管,并用塑料卡钉按照图纸将管材固定于挤塑板上或用绑带固定在钢丝网上。
4、地暖施工工艺:安装分集水器
将分集水器水平安装于图纸指定位置,分水器于上集水器于下,间距200mm,集水器中心距地面高度不小于300mm。(如分集水器垂直安装 则分、集水器下端距地面应不小于150mm)考虑装修,背面应预留30mm。
PPR主管切割,应采用专用工具,切口应平整,断口面应垂直管轴线;PPR热熔要求干净,这要求PPR管材、管件及热熔器在现场不能随意堆放。注意检查管材、管件接口不能有毛刺、沙尘等异物,否则会造成加沙和砂眼或喉瘤,为将来使用期间的渗漏和堵塞埋下隐患;主管施工期间如未完全连接上(未封口),必须用一次性管口帽进行管路保护,避免装修期间杂物进入管路形成堵塞;
主管安装需用管卡固定,管卡须用膨胀螺栓牢固固定,管卡间间距不得超过1米,不能借用现有吊顶固定主管,主管安装要求横平竖直,水平、垂直度误差不得超过5mm/米;
主管穿墙体楼板打孔前,需再次和业主或装修公司确认位置,尤其是卫生间处楼板,需确认卫生间在打孔后铺地暖前是否会再做一遍防水,如果不作地暖施工前初次防水,需建议业主或装修公司更改位置,或由装修公司负责局部初次防水达到要求,以避免今后因防水惹出不必要的麻烦;
5、地暖施工工艺:检测打压
管路铺设完毕后,检验所安装完毕系统的外观完好进行水压试验,压力不低于0.6Mpa。
6、地暖施工工艺:监督回填砼
按照“回填砼说明”监督系统带压回填混凝土
7、地暖施工工艺:交工会签
待混凝土凝固、养护周期(不小于50h)结束后进行二次打压试验,并进行施工验收,填写交工会签单。
地暖施工工艺是地暖系统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地暖前期设计定位、地暖相关设备的选购、地暖后期维护都属于地暖系统安装范畴。
地暖工程施工方案是怎样的
1、 施工安装前应具备下列条件:
1) 设计施工图纸和有关技术文件齐全;
2) 有较完善的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并已完成技术交底;
3) 施工现场具有供水或供电条件,有储放材料的临时设施;
4) 土建专业已完成墙面粉刷(不含面层),外窗、外门已安装完毕,并已将地面清理干净;厨房、卫生间应做完闭水试验并经过验收;
5) 相关电气预埋等工程已完成。
2、所有进场材料、产品的技术文件应齐全,标志应清晰,外观检查应合格。必要时应抽样进行相关检测。
3、加热管和发热电缆应进行遮光包装后运输,不得裸露散装;运输、装卸和搬运时,应小心轻放,不得抛、摔、滚、拖。不得曝晒雨淋,宜储存在温度不超过40℃,通风良好和干净的库房内;与热源距离应保持在1m以上。应避免因环境温度和物理压力受到损害。
4、施工过程中,应防止油漆、沥青或其他化学溶剂接触污染加热管和发热电缆的表面。
5、施工的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在低于0℃的环境下施工时,现场应采取升温措施。
6、施工时不宜与其他工种交叉施工作业,所有地面留洞应在填充层施工前完成。
7、地面辐射供暖工程施工过程中,严禁人员踩踏加热管或发热电缆。
8、施工结束后应绘制竣工图,并应准确标注加热管敷设位置及地温传感器埋设地点。
二、绝热层的铺设
1 铺设绝热层的地面应平整、干燥、无杂物。墙面跟部应平直,且无积灰现象。
2 绝热层的的铺设应平整,绝热层相互间接合应严密。直接与土壤接触或有潮湿气体侵入的地面,在铺放绝热层之间应先铺一层防潮层。
三、低温热水系统加热管的安装
1 加热管应按照设计图纸标定的管间距和走向铺设,加热管应保持平直,管间距的安装误差不应大于10mm。加热管敷设前,应对照施工图纸核定加热管的选型、管径、壁厚,并应检查加热管外观质量,管内部不得有杂质。加热管安装间断或完毕时,敞口处应随时封堵。
2 加热管切割,应采用专用工具;切口应平整,断口面应垂直管轴线。
3 加热管安装时应防止管道扭曲;弯曲管道时,圆弧的顶部应加以限制,并用管卡进行固定,不得出现“死折”;塑料及铝塑复合管的弯曲半径不宜小于6倍管外径,铜管的弯曲半径不宜小于5倍管外径。
4 埋设与填充层内的加热管不应有接头。
5 施工验收后,发现加热管破坏,需要增设接头时,应先报建设或监理工程师,提出书面补救方案,经批准后方可实施。增设接头时,应根据加热管的材质,采用热熔或电熔插接式连接,或卡套式、卡压式铜制管接头连接,并应做好密封。铜管宜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无论采用何种接头,均应在竣工图上清晰表示,并记录归档。
6 加热管应设固定装置。可采用下列方法之一固定:
1 用固定管卡将加热管直接固定在绝热板或设有复合面层的绝热板上;
2 用扎带将加热管固定在铺设于绝热层上的网格上;
3 直接卡在铺设于绝热层表面的专用管架或管卡上;
4 直接固定于绝热层表面凸起间形成的凹槽内。
7 加热管弯头两端宜设固定卡;加热管固定点的间距,直管段固定点间距宜为0.5~0.7m,弯曲管段固定点间距宜为0.2~0.3m。
8 在分水器、集水器附近以及其他局部加热管排列比较密集的部位,当管间距小于100mm时,加热管外部因个下去设置柔性套管等措施。
9 加热管出地面至分水器、集水器连接处,弯管部分不宜露出地面装饰层。加热管出地面至分水器、集水器下部球阀接口之间的明装管段,外部应加装塑料套管。套管高出装饰面150~200mm。
10 加热管与分水器、集水器连接,应采用卡套式、卡压式挤压夹紧连接;连接材料宜为铜质;铜质连接件与PP-R或PP-B直接接触的表面必须镀镍。
11 加热管的环路布置不宜穿越填充层内的伸缩缝。必须穿越时,伸缩缝处应设长度不小于200mm的柔性套管。
12 分水器、集水器宜在开始铺设加热管之前进行安装。水平安装时,宜将分水器安装在上,集水器安装在下,中心距宜为200mm,集水器中心距地面不应小于300mm。